跳到主要內容區

108學年度第2學期學務工作精進研討會活動-第二場活動花絮

109年度第二場學務工作知能研習走出了會議室,前往充滿歷史韻味的博物館展開,由活動組張松彬組長主持,並由導覽人員吳震東先生為大家帶來解說,吳先生是博物館志工隊裡最資深的導覽員,曾經連任過多次的分隊長職務,更曾兼任副隊長與代理隊長,沉穩負責、解說精彩的他是志工隊裡的人氣王,今日吳先生詳細解說從成大的起點到各種館藏與展覽,帶領我們穿梭到成大創校以來的歷史以及各系豐富的收藏底蘊之中。

首先我們踏入了第一任校長的校長室裡,古樸厚重的長形木桌撲面而來的沉穩歷史感,帶領大家沉浸於1931年日治時期的氛圍裡,校長繡有五七銅紋的大禮服彰顯著位同宰相的尊貴、軍帽與軍刀顯示著當時官員皆有軍職的戰爭氣息。導覽員細數著各任校長的功績,說明學校從日治時期的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演變到民國61年的國立成功大學的沿革,從1931年至今成大培育了許多優秀的人才、孕育了深厚的文化與科技,便是接下來的博物館之旅要為我們一一揭開的面紗。

曾任成大中國文學系教授的蘇雪林教授,出生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家庭裡,但對藝術、文學、神話的熱愛,促使著她不斷追求著知識,兩度前往法國留學,且深受五四新文學運動的新思潮影響,畢生推崇白話文,她的兩本著作《綠天》與《棘心》享譽文壇,打破了當時「美文不能白話」的迷思,與新文學第一代女作家冰心、廬隱等人共同創造了中國新文學的一個里程碑。半生漂泊天涯的蘇教授最終落足於成功大學,醉心於研究的她婉拒系主任一職僅任中文系教授,是最後故去的一位五四作家,展場的牆上,摘引蘇雪林散文〈當我老了的時候〉最後一段,寫出生命盡頭放下一切的平靜心情。

「臺灣老生活」展場門上一幅進士牌匾、門邊兩隻石獅子引領我們走入早期臺灣的生活裡,從門扇上半部簍空雕刻的設計到屋架的抬梁及疊斗系統,彰顯著當時建築設計的智慧,其上獅座、象座與垂花筒等等的裝飾,亦是精細巧妙,後方陳列的神龕與神案,則述說著對祖先的崇敬與懷想。再往裡走,是日常皆會用到的碗碟,其中陶瓷碗盤是最主要的器皿,也是臺灣傳統飲食文化的代表器物,別小瞧了這些碗盤,其中蘊含著生意人的智慧,像是小吃攤所使用的瓷碗,一般稱為「點心碗」或「生意碗」,為什麼呢?因為它做得底粗厚、口寬大,雖然容量其實不大,但客人看了是滿滿一碗,這樣的設計不僅給商家更多的利潤,也給了客人視覺上的滿足感。

博物館右側的展間展示著機械系顏鴻森教授捐贈的古中國鎖具,其內陳列著五花八門的鎖具與鑰匙,有文字密碼的組合鎖、簧片所以及鑰匙孔奇特的廣鎖等等,現場也有可以操作的鎖具供大家體驗解鎖的趣味與古人的智慧。

而後來到「客家老生活」的展場,其內特別的客家獅是展覽的主視覺,因為頭方、嘴方,被稱作開口獅,舞獅表演會有大面(或稱大頭佛)引領在前,小面陪伴在旁,而這樣的獅頭是需要一定武功的人才能表演的,除了需雙手各控制獅頭與獅嘴,表演間更要接住兵器或草蓆,是一門深奧的傳統技藝。客家文化亦引領著武術以及布袋戲的風潮,當時「雲州大儒俠史艷文」的布袋戲電視播放轟動一時,甚至造成萬人空巷、學生蹺課、農民不下田、工人無心上班的現象,最後有關單位以「影響民間作息」為由,禁止布袋戲在電視演出。

「電力泉源展」展示著1888年臺灣來電以降各種發電廠的設施與變遷,從傳產時代的水力發電,到工業時代的火力發電,再到科技發展與核能電廠的建立,以及如今AI年代的能源多元化政策,電力是如今的我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,若沒有這些電廠的設立以及供電配電的精密設計,生活將會是難以想像的不方便。

最後來到了「鐵定成功─工程教育系列展:鐵道」展區,展示著台灣鐵道發展的歷史,還有老式黑白影片呈現著日治時期的鐵道樣貌,充滿著懷舊氣息。成大校園中有著一個1954年退休的老火車頭,校園又緊鄰臺南火車站,可見成大與鐵道的深厚連結,以前甚至有返鄉專車給學子一個便宜的返鄉交通工具,現今鐵道研究社也一直運作著,鐵道畢業旅行也讓學生們大呼過癮。

博物館中琳瑯滿目的展示品,在導覽員的精闢介紹中一一呈現眼前,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還是稍顯緊促,展覽中還有許多豐富的內容等著大家探索,非常值得再訪,細細品味其中韻味。

 

2020070806

 

2020070805

 

2020070804

 

2020070803

 

2020070802

 

2020070801

瀏覽數: